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太后生日将近(1 / 2)

第二节太后生日将近



有件事情,有所关联,性质类似,提前在这里讨论一下。



除了修园子,不久之后,大清上下还会有更大的喜事――太后快要过生日了!



慈禧老佛爷要过六十大寿,要大大地庆祝一番。太后太需要摆这么个排场,要个面子了。国人太需要振作士气了,要让百官百姓们都实实在在地看到、摸到大清朝的强盛与兴旺。海上的洋人有几年没来了,形势一片大好,君臣民都普天同喜同乐,沾一沾太后的福。



太后从选秀入宫不久,便随着皇上,被赶出了京城,跑到了避暑山庄;男人走得早,孤儿寡母的,担起这么大个国家的重任,却总是被洋人惊吓,没个安稳日子。



太后的一生,简直就是荣耀的一生,倒霉的一生。



弄个节日,讨个吉利吧,国人也当就是给大清朝“冲冲喜”好了。



综上历史、现实必要性,其它的事先搁一搁吧。当下太后的生日才是头等大事,是大清国第一位的政治大事。



但是,还是,钱呢?



――*――*――*――*――*――



光绪帝估计除了心疼银子,也头疼银子。



光绪十分明白:大清还是当家的慈禧说了算,自己将来能不能真正当上这个家,还得看园子修得好不好,修好了,没准还有希望。于是早早就拿出孝心,率领朝臣大张旗鼓地为慈禧六旬寿诞做着精心的准备。



庞大的工程不断地吞噬着王朝的财政收入,而军队的编练、沿海的防卫也无一日不亟需款项,可慈禧的寿诞庆典又接踵而至。在王朝库帑空虚,战争将至的危殆时刻,庆典的费用又将如何筹措?



毫无疑问,从已经寅吃卯粮的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来看,用于慈禧庆典的费用,只能是挪用、拼凑与搜刮,此外绝无他途。



据《皇太后六旬庆典》档案资料记载,费用主要来自二个方面:



(1)“部库提拨”:从“筹备饷需、边防经费两款”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



(2)“京外统筹”:即向臣工摊派的银两。说是京外,实际京内外统吃。据档案记载,宗室王公、京内各衙门、各省督抚将军等文武官员共计报效银两二百九十八万余两。



这是《皇太后六旬庆典》档案中有据可查的银两(共598万两,不多,感觉还不到600万两呢),至于不见于账面的隐性费用还不知有多少。



而《藏园群书题记》记载:“用银至700万两,其中户部库银400万两,京官报效银121万两,外官报效银167万两,两淮盐商捐40万两。”



仅计库银400万两,按当时大清朝的正常岁入8000万两来算,用国家收入的1/20来搞一场生日,不算很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