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題記(1 / 2)

題記

2014,又是甲午。



1894,甲午之年,日本侵入朝鮮,戰火燒到遼東。我大清陸軍一敗再敗,雄居一時的北洋海軍,一戰之後,再無建樹,直至可恥投降。



甲午之敗,揭開一個民族更深災難的開端,侵淩接踵而至,甚至由不得我們,也來不及去哀痛,去深思。



那是一個令人扼腕歎息,又莫名其妙的時代。



一個民族無比慘痛的記憶,燈下讀史,每每不忍卒讀。



一個民族含淚飲恨的記憶,拔劍四顧,誰可一雪前恥。



站在現在談古論今,縂有些事後諸葛亮的意思。



但有些事情現在做起,還是有其意義。



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也是娛樂一切的時代,有更多人談論、挖掘,追問探究那段歷史,縂比都去關注小明星戀愛了、又結婚了又離婚了要有意義的多。



特別是日本還在掩蓋歷史、將自己塑造成文明的促進者、亞洲的解放者、戰爭的受害者,而完全否認自己是“兇手”。受諸多因素限制,日本雖不刻意宣敭甲午戰爭,但定遠號的鉄錨還被展示於上野公園,作爲帝國的榮耀,真所謂“低調是最牛X的炫耀”。



我們有權利、有義務繙開那段歷史,問一問爲什麽,想一想該記住什麽。



至於歷史人物誰是誰非,已非關鍵,重要的是那些是是非非加在一起,所帶來的失敗惡果,作爲教訓,永遠值得銘記。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