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2章喘会儿气

第152章喘会儿气

谢氏却道:“你就算一夜又如何?你又不是郎中,哪里知道琴儿到底什么地方不舒服?”

“这……”阿姝也觉得谢氏坏事了,非要把郎中给请来。

要是郎中来了,一把脉发现她没啥问题,再要是个医术高明的,直接戳穿了秦玉苓,那不就出大事了。

阿姝连忙又道:“奴婢知道二夫人是关心大小姐,可是这个时辰多有不便,也许小姐一会儿就醒来了呢?”

谢氏态度强硬:“总而言之,只有大夫说的话我才信,那些什么中邪的说法,我是不会相信的。”

冯氏觉得谢氏是在跟她抬杠,她在这里劝老夫人去寺庙里看看,谢氏却在这里坏她的事情,摆明了就是对她有意见。

“二弟妹这话也太过武断了,这要是天上没神仙,刮风下雨,闪电雷鸣是怎么来的?还不都是神仙管着的,你可别跟我说这些是本来就有的。”

谢氏要反驳,结果被老夫人捷足先登。

老夫人知道这两人又要拌嘴,可现在不是拌嘴的时候:“行了,都给我安静一些!这会儿琴儿还昏迷不醒,你们都速速各自回去,事情就照着我之前说的办。”

乔老夫人之前说的明日去庙里看看,所以只要秦玉苓装到明日,那她就能如愿了。

冯氏也不想跟谢氏多做争吵,见老夫人都发话了,也就起身行礼:“那儿媳就先退下了,这边若是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事情,还望婆母知会一声,我定然是随叫随到。”

老夫人嗯了一声,示意她可以走了,冯氏便离开了。

谢氏还没有要走的意思,但也没有想要继续劝老夫人听她的话。

“婆母,要不您也回去歇着,让我在这里守着琴儿如何?”

老夫人无奈叹息一声:“罢了,府里最近的事情那么多,你哪有闲工夫留在此处陪着琴儿?你有这份心思便好,还是让我在这里陪陪琴儿,你就先回去把自己手上的事情给做好。”

听了老夫人这话,谢氏也连忙行礼离开了。

这下,秦玉苓是彻底松了一口气,比起谢氏来,老夫人算是很好糊弄的了。倒不是说老夫人比谢氏蠢,只是老夫人打心眼儿里对这个孙儿关爱,所以想不了那么多。

那些人都走了,屋里就静悄悄的,乔老夫人的叹息声也变得格外的清晰:“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

阿绮听闻老夫人叹息声,忙着安慰:“老夫人快莫要伤心,大小姐失踪一年都能好好带来,说明是有福之人,想必很快就会好过来的。”

“有福之人?”乔老夫人苦笑着摇头:“这孩子要是真的那么有福,便不会小小年纪没有了亲娘,之后又失踪流落到北洹,如今又不知道惹了什么邪祟。老天爷啊,您要是听得见,就请给这孩子一些福祉,千万别再让她受苦,就是把那些苦让我承受了也好。”

老夫人是真的心疼乔骊琴,秦玉苓听了她这些话,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而后,老夫人在秦玉苓这屋里坐了许久,到了入夜才肯离去。

临走之前,老夫人是千叮咛万嘱咐,让阿姝一定要好生的照顾秦玉苓:“大小姐若是有半点差池,我便找你算账!”

阿姝连忙点头:“老夫人放心,奴婢就算有一千个胆子也不敢不照顾好小姐,今晚就算是奴婢不睡了,也不能把小姐给丢在一旁。”

有她这句话,乔老夫人也就安心了。

正好这会儿天色也暗了,桥老夫人便有着阿绮扶着出门去了。

阿姝看着老夫人走远,见院子里没有旁人了,这才进屋将门关上,到秦玉苓的耳边轻语:“小姐,老夫人已经走了,您可以起来喘会儿气。”

听了这话,秦玉苓连忙翻起身,望着头顶上的帐幔深呼吸一口气:“可算是走了,把我给憋坏了。”

阿姝瘪瘪嘴:“这还不是您自己找的,您要是不非要出门,咱们也不能搞这么累。”

秦玉苓也很无奈,她也是被沈钦衍给逼得不行了。

“行了行了,我知道你辛苦了,等阿巧回来,我跟她说你的好,让她给你道谢还不成么?”

“奴婢才不要阿巧道谢呢,也就是嘴上说两句,您是主子,我是奴婢。”阿姝看着秦玉苓,思及方才谢氏非要叫大夫的事情:“您说二夫人是不是看出什么来了?她一个劲儿的要让老夫人请郎中,可把奴婢给急坏了。”

这些秦玉苓也是听见了的,那谢氏的的确确是很想叫郎中来,但也不代表她就是知道秦玉苓私底下这些动作。

“对了,老夫人说过要遣人过来的,你说她会叫谁来?姜嬷嬷?”

阿姝没秦玉苓这么乐观,她道:“奴婢觉得肯定不会是姜嬷嬷,姜嬷嬷要帮着管家料理乔府上上下下这么多的事情,老夫人若是真把姜嬷嬷给遣了去,府里不就少了个能帮上忙的人。奴婢倒是认为……认为老夫人很有可能让阿绮跟着,毕竟阿绮也是她身边信得过的人。”

秦玉苓都忘了这一茬了,阿绮是老夫人跟前得力的人,如阿姝所言,确实有这个可能。

“那要真是阿绮跟着去,咱们还得想办法敷衍她。

阿姝点头:”可不是么,奴婢还得跟您说一句,阿绮可不是那么好蒙混的。您看她在老夫人跟前也如鱼得水,就该知道她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说阿绮不是省油的灯,这个秦玉苓倒是觉得在理,她刚进乔家那会儿就觉得这阿绮不怎么讨喜。

京城西边的街道上,有一户人家,门前挂着红灯笼,匾额也是才漆了的,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

路人从这里过,见这匾额上两个大大的“沈府”,便会问:“这沈家就是出了个状元的沈家么?”

京城里的于沈家而言早就物是人非了,人们只记得沈家现在出了个状元,已经晚了当初沈家上上辈的家主差点成了国丈。

但沈家也确实不如从前了,变得越发的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