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二章军议(四)

第六十二章军议(四)

第六十二章军议(四)

参与军议的第二十五集团军参谋部的参谋人员听了赵东阳少校的话后,全都不由自主地赞同地点了点头。顺着赵东阳说的话往深里一想,可不就是赵东阳说的这样吗?

河对岸的东辽军恐怕还真是一支疑兵,否则他们干嘛跟第二十五集团军对峙这么久,却一直没有发动团以上级别的攻势?反而在河滩地上埋设地雷,布置雷区?

可是,如果河对岸的东辽军是疑兵,那东辽军的主力呢?主力哪去了?当即,参加军议的参谋人员就有人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对照着军事地图和军用沙盘,绞尽脑汁的想了起来。

赵仲仁扫视了参与军议的所有人员一眼,将他们各种各样的表情全都尽收眼底,等赵东阳的话音落地,停顿了一下之后,赵仲仁这才又说道:“如何河对岸的东辽军是疑兵,那东辽军真正的主力哪去了?赵东阳,你说。”

赵东阳得出河对岸的东辽军是疑兵这个结论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河对岸的东辽军是东辽两个皇家禁卫重装甲旅,战力强大,机动性高,在道路交通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一日推进一百公里一点问题都没有。

东辽军与大宋在一连河银杏沟防线已经对峙了超过二十五天,理论上来说,东辽军那两个皇家禁卫重装甲旅已经可以机动几千公里以上。

但是这毕竟不是东辽本土,大批装甲坦克远程机动,受到后勤补给的严重制约,而且又是在大宋国境线内机动,为了隐蔽性和突然性,经过的路线和推进的速度,必定大打折扣,十成的机动力,能够保留下一两成就不错了。

但即便如此,东辽军的机动范围也在四五百公里以上,足可以让东辽军从一连河机动到东黎府甚至更远的地方了。

装甲部队大部队机动,想要完全隐蔽,根本不可能,肯定会留下很多蛛丝马迹,只不过大宋第二十五集团军的主力全部集中在一连河银杏沟前线上,注意力也全部被河对岸的东辽军疑兵吸引了过来,直到现在才发现河对岸的东辽军可能是疑兵。

在战略部署上,第二十五集团军已经落了下风,跟他们对峙的东辽军主力走了几天都还不知道,如果不是这次杨睿麟和朱文海深入敌后,从东辽军后方回来,恐怕都还要好几天,才能发现河对岸的东辽军是疑兵,主力已经转移了。

参加军议的参谋人员,都是入伍好几年的老兵了,对于东辽军主力转移的方向,从军用地图和沙盘上,就可以很清楚的推断出来,只有可能是西南方向的新昌县,那里地势平坦,便于装甲部队机动和进攻,对于几乎全步兵的大宋军来说,却是难以招架。

沉吟思索了许久,赵东阳这才沉声说道:“新昌县!”停顿了一下,赵东阳又说道:“新昌县地势平坦,便于东辽军重装甲部队机动进攻,所以属下认为,东辽军进攻的方向,极有可能就是新昌县!”